4K8AAAz6PrS media.huanqiu.comarticle“我们是非洲好汉!”外国功夫青年圆梦长城/eo2uaijn2/eo2ubl5h5中华文明何以推动深化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带着这一疑问,10月30日至11月3日,来自南非、埃及、马达加斯加等国的20名“我和中国的故事”中非影像大赛获奖代表一行通过实地参观走访和深度座谈交流,了解中国在学术教育、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启了一场文明交流互鉴之旅。在清华大学,获奖代表一行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唐晓阳教授及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会上,唐教授讲述和分享了中非之间的合作发展。他表示,“过去二十年中,中非贸易增长显著,中非合作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追求双方的共赢局面。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特别是市场导向的改革,也为非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唐教授的分享让来自肯尼亚的NOAH NAMWAMBA受益匪浅。在互动交流环节,他表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与肯尼亚、莱索托、埃及等非洲国家发展的关键支柱及关键模式之一。未来,将有更多人在这一框架下携手并进,促进更广泛的人文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加深了我对中非青年间友好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期待,也让我坚信中国将帮助我的国家走向更成功的未来。”座谈结束后,获奖代表一行在清华师生带领下参观了古朴与现代并存的清华校园。从雄伟壮观的清华学堂到古色古香的二校门,获奖代表们了解了日晷的悠久历史,欣赏了水木清华的盎然诗意。来自几内亚的佐佑(BILIVOGUI PIERRE)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他对这所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发出了由衷赞叹:“如果能来这里上学,会让我更自信。”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现存的长城为明长城,八达岭长城是其中保存最好的一段。11月2日,获奖代表一行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八达岭长城之旅。“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的词语,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当真正踏在长城的石砖上时,获奖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大声齐呼:“我们是非洲好汉!”痴迷中华文化的伊可(RUCHINGA CHERUBALA HUGUES)来自刚果(金),目前正在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这次来华,他特意准备了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演,想要把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喜爱展现给更多人。在长城上,他不仅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功夫,还用葫芦丝吹奏了一曲《北京欢迎你》,引发周围游客现场大合唱。悠扬的音乐在长城上空回荡,为这段旅程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交融色彩。这一刻,中非友谊仿佛如长城般坚不可摧,历久弥坚。“这里让人充满惊喜,我真的很爱长城。”本次长城之行也给肯尼亚的电影制作人Joseph G Kiige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把中国介绍给大家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所见所闻拍摄下来,播放给大家看。”长城之行结束后,获奖代表一行与《中国投资》媒体就中非之间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交流。《中国投资》是中国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2016年5月《中国投资》创立非洲版,为非洲各国与中国持久的大规模合作提供对话平台。交流会现场,获奖代表们逐一分享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他们一致赞叹中国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无论是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均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中几内亚友好医院心脏病专家、几内亚科纳克里加马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大学心脏病学教授阿拉法高内(KONE ALPHA)也表达了对未来各领域合作的期待。他满怀憧憬地说:“我衷心期盼在我的祖国也能培育出如中国般团结的精神,同时,希望中非双方能够继续携手,共创更多双赢的合作。”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本次“我和中国的故事”中非影像大赛走访活动,不仅让来自非洲各国的大赛获奖代表们亲身体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首都北京的包容与多元,让中非之间的民间交往变得更有温度与深度,为中非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173078618510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73078618510811[]{"email":"chenyi@huanqiu.com","name":"陈奕"}
中华文明何以推动深化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带着这一疑问,10月30日至11月3日,来自南非、埃及、马达加斯加等国的20名“我和中国的故事”中非影像大赛获奖代表一行通过实地参观走访和深度座谈交流,了解中国在学术教育、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启了一场文明交流互鉴之旅。在清华大学,获奖代表一行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唐晓阳教授及学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会上,唐教授讲述和分享了中非之间的合作发展。他表示,“过去二十年中,中非贸易增长显著,中非合作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追求双方的共赢局面。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特别是市场导向的改革,也为非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唐教授的分享让来自肯尼亚的NOAH NAMWAMBA受益匪浅。在互动交流环节,他表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与肯尼亚、莱索托、埃及等非洲国家发展的关键支柱及关键模式之一。未来,将有更多人在这一框架下携手并进,促进更广泛的人文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加深了我对中非青年间友好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期待,也让我坚信中国将帮助我的国家走向更成功的未来。”座谈结束后,获奖代表一行在清华师生带领下参观了古朴与现代并存的清华校园。从雄伟壮观的清华学堂到古色古香的二校门,获奖代表们了解了日晷的悠久历史,欣赏了水木清华的盎然诗意。来自几内亚的佐佑(BILIVOGUI PIERRE)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他对这所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发出了由衷赞叹:“如果能来这里上学,会让我更自信。”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现存的长城为明长城,八达岭长城是其中保存最好的一段。11月2日,获奖代表一行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八达岭长城之旅。“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在海内外广为流传的词语,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当真正踏在长城的石砖上时,获奖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大声齐呼:“我们是非洲好汉!”痴迷中华文化的伊可(RUCHINGA CHERUBALA HUGUES)来自刚果(金),目前正在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这次来华,他特意准备了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演,想要把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喜爱展现给更多人。在长城上,他不仅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功夫,还用葫芦丝吹奏了一曲《北京欢迎你》,引发周围游客现场大合唱。悠扬的音乐在长城上空回荡,为这段旅程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交融色彩。这一刻,中非友谊仿佛如长城般坚不可摧,历久弥坚。“这里让人充满惊喜,我真的很爱长城。”本次长城之行也给肯尼亚的电影制作人Joseph G Kiige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把中国介绍给大家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所见所闻拍摄下来,播放给大家看。”长城之行结束后,获奖代表一行与《中国投资》媒体就中非之间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交流。《中国投资》是中国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2016年5月《中国投资》创立非洲版,为非洲各国与中国持久的大规模合作提供对话平台。交流会现场,获奖代表们逐一分享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他们一致赞叹中国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无论是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均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中几内亚友好医院心脏病专家、几内亚科纳克里加马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大学心脏病学教授阿拉法高内(KONE ALPHA)也表达了对未来各领域合作的期待。他满怀憧憬地说:“我衷心期盼在我的祖国也能培育出如中国般团结的精神,同时,希望中非双方能够继续携手,共创更多双赢的合作。”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本次“我和中国的故事”中非影像大赛走访活动,不仅让来自非洲各国的大赛获奖代表们亲身体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首都北京的包容与多元,让中非之间的民间交往变得更有温度与深度,为中非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