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ISgMMPYUc media.huanqiu.comarticle国内最大变截面内河沉管隧道——广州会展西过江隧道项目首批沉管浮运出坞圆满完成/eo2uaijn2/eo2uc0em6记者: 通讯员:肖明葵 刘逵 高松 梁胜 郑漫悦 11月9日,随着E3管节浮运至珠江江面,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广州会展西过江隧道项目(以下称为会展西项目)首批沉管浮运圆满完成。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项目地处“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是联系一江两岸三带的重要通道。项目南起海珠区新港东路,采用隧道形式下穿已建成的琶洲会展中心四期展馆、阅江路、珠江前航道、临江大道,北接天河区规划员村大道,线路全长约1.24公里,为双向6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其中江中沉管段407米,分4节管节预制,标准管节101米,宽29.6米。最大变截面37.1米,为国内内河最大变截面全断面法沉管隧道。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加强中心城区前航道两岸重点区域间的联系,有效缓解现有的过江交通压力,极大程度提高珠江南北两岸的通行效率,推动琶洲片区及金融城快速发展,极大程度满足市民便捷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交四航局是沉管隧道建设主力军和先锋队,自1988年起便参与建设中国大陆第一座沉管隧道——珠江隧道,凭借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实力,先后参与建设广州洲头咀隧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深中通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广州车陂南隧道等系列工程,在沉管领域拥有成熟的工艺技术、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施工经验。2021年,四航建设者继承港珠澳大桥“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转战会展西路过江隧道,立志为广州CBD交通隧道群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共享干坞 巧解黄金地段场地制约难题 会展西过江隧道地处城市中心,如何在广州寸土寸金的城市黄金地段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减轻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安全稳步推进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成为团队亟待解决的难题。项目伊始,建设团队便联合沉管建设领域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吸取洲头咀隧道、车陂南隧道等内河沉管隧道施工经验,最终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北帝沙岛建设新的干坞用于沉管预制,另一种则是“共享干坞”。 所谓共享干坞,即充分利用广州车陂南隧道的沉管预制干坞场地,以实现对会展西过江隧道的沉管节段预制,从而避免在广州核心地段实施大型场地开挖建设,既可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又能达到节能减材、绿色环保的目的。然而,车陂南隧道沉管预制干坞所在位置,被规划用作“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永久会址周边配套设施用地,在车陂南隧道通车后就面临收回的境况。 “为尽快确定方案,我们团队做了两手准备。”回忆起沉管预制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经理黄文慧记忆犹新。伴随着沉管预制施工上日程,建设团队兵分两路,一队前往8公里外的北帝沙岛进行考察,另一边与业主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络沟通。时间紧任务重,相比北帝沙岛水电全无,重新建坞涉及码头建设、污水处理、河道改迁等多项前置工作,“共享干坞”方案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生活影响,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该方案最终获得了政府部门、业主单位的支持。经过多方沟通后,原车陂南隧道干坞使用权最终获得批准。“共享干坞至少为我们节约了一年半的时间成本,极大保障了会展西隧道早日通车目标的实现。”项目副经理关兴介绍道。 2022年3月,沉管预制顺利开启。与此同时,项目团队也开始为后续3.4千米的长距离沉管拖航工作提前布局,针对航道狭窄、水深浅,流速大、水位落差大,水上桥梁通航受限等多重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为后续沉管浮运、安装等工作顺利开展做足准备。 优化方案 为广交会客运畅通保驾护航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钢筋混凝土沉管,还是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在沉管建造领域,中交四航局都拥有绝对实力,但在会展西隧道项目自行组织沉管浮运寄放工作,这对我们四航人而言还是首次。”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卢轼杰说。 2022年,项目总工吴海森带领着陆续到位的建设者们勇闯全新领域,针对沉管浮运、寄放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半年里光是技术讨论会议便多达几十次。2023年5月《管节出坞及寄放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版定稿终于孵化而成,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方案中的“施工水域采取封航措施”又引起了一番争论。 众所周知,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而毗邻广交会展馆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更是广州中心城区连接香港的唯一客运码头,是不少广交会展客商的首选交通工具。“广交会时期正是我们沉管浮运出坞寄放之际,施工水域一旦封航,势必对水上航班造成影响。”水中工区工区长戴适天解释道。 为了不影响琶洲客运口岸水上交通,建设团队立即改变原有方案,与海事、琶洲客运港等相关单位展开多次研讨,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经历了无数次论证分析后,进一步对第一版方案进行优化,取消了施工过程中需对施工水域封航措施,形成了最终版方案。为确保浮运工作万无一失,项目团队在沉管浮运前更是展开了多次桌面演练。“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多次的演练让我们全员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负责沉管浮运施工的中交四航局二公司船舶部安全总监程明峰感慨道。在演练过程中,团队还不断优化方案细节——将原有的“绕桩法”优化为“短扣”连接,选用更大的卷扬机来提高浮运过程中管节抗水流力的能力,确保沉管顺利浮运到位。 11月9日,浩瀚的江面之上,巨型的沉管节浮在水面上,在锚桩和卷扬机的牵引下,沉管缓缓移动至指定位置。“绞移完成,浮运到位!”随着对讲机里面传来的结果,指挥部里响起一阵阵掌声。“此次沉管的顺利浮运出坞,标志着四航局彻底掌握了大型沉管预制及运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四航局在沉管隧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项目经理黄文慧介绍道。 党建引领 合力建设绿美广州 在市区中心建隧道面临多项考验,树木迁改工作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会展西隧道项目范围内拥有绿化树木千余株,隧道开挖、辅道车行道拓宽、河涌改造等工程都需要对树木进行迁移,保证树木存活。针对广州提出“绿美广州五年计划”的建设目标,项目第一时间成立以天河工区工区长陈伟龙牵头的党员突击队,紧跟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步伐,带领项目团队根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要求,编制完成项目《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绿化迁改实施方案》等方案,充分摸查项目红线内树木分布、大小、品种等情况之后,按照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大树、其他树木四类分级,为树木详细制定“一树一档”身份卡,陆续开始了树木“搬家”工作。“近年来,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作为央企我们更是要主动担当,将每一棵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保护好,为‘绿美广州’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项目党支部书记刘逵介绍道。建设过程中,项目党支部还创新“党建+”模式,在施工生产、智能科技、安全环保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基层党员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通过党建+支部共建的形式,我们与政府部门、业务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以党建共建为纽带,积极拓展政企合作新思路,建立切实有效的联动机制,凝聚多方力量,助力项目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刘逵说道。截至目前,项目党支部累计同广州内港海事处海心沙执法大队、广园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等10多个政府部门、业务单位党组织促成互联共建,为项目的施工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169958348188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69958348188611[]
记者: 通讯员:肖明葵 刘逵 高松 梁胜 郑漫悦 11月9日,随着E3管节浮运至珠江江面,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广州会展西过江隧道项目(以下称为会展西项目)首批沉管浮运圆满完成。 会展西路过江隧道项目地处“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是联系一江两岸三带的重要通道。项目南起海珠区新港东路,采用隧道形式下穿已建成的琶洲会展中心四期展馆、阅江路、珠江前航道、临江大道,北接天河区规划员村大道,线路全长约1.24公里,为双向6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其中江中沉管段407米,分4节管节预制,标准管节101米,宽29.6米。最大变截面37.1米,为国内内河最大变截面全断面法沉管隧道。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加强中心城区前航道两岸重点区域间的联系,有效缓解现有的过江交通压力,极大程度提高珠江南北两岸的通行效率,推动琶洲片区及金融城快速发展,极大程度满足市民便捷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交四航局是沉管隧道建设主力军和先锋队,自1988年起便参与建设中国大陆第一座沉管隧道——珠江隧道,凭借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实力,先后参与建设广州洲头咀隧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深中通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广州车陂南隧道等系列工程,在沉管领域拥有成熟的工艺技术、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施工经验。2021年,四航建设者继承港珠澳大桥“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转战会展西路过江隧道,立志为广州CBD交通隧道群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共享干坞 巧解黄金地段场地制约难题 会展西过江隧道地处城市中心,如何在广州寸土寸金的城市黄金地段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减轻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安全稳步推进沉管隧道管节预制成为团队亟待解决的难题。项目伊始,建设团队便联合沉管建设领域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吸取洲头咀隧道、车陂南隧道等内河沉管隧道施工经验,最终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北帝沙岛建设新的干坞用于沉管预制,另一种则是“共享干坞”。 所谓共享干坞,即充分利用广州车陂南隧道的沉管预制干坞场地,以实现对会展西过江隧道的沉管节段预制,从而避免在广州核心地段实施大型场地开挖建设,既可保障施工质量和效率,又能达到节能减材、绿色环保的目的。然而,车陂南隧道沉管预制干坞所在位置,被规划用作“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永久会址周边配套设施用地,在车陂南隧道通车后就面临收回的境况。 “为尽快确定方案,我们团队做了两手准备。”回忆起沉管预制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经理黄文慧记忆犹新。伴随着沉管预制施工上日程,建设团队兵分两路,一队前往8公里外的北帝沙岛进行考察,另一边与业主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络沟通。时间紧任务重,相比北帝沙岛水电全无,重新建坞涉及码头建设、污水处理、河道改迁等多项前置工作,“共享干坞”方案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生活影响,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该方案最终获得了政府部门、业主单位的支持。经过多方沟通后,原车陂南隧道干坞使用权最终获得批准。“共享干坞至少为我们节约了一年半的时间成本,极大保障了会展西隧道早日通车目标的实现。”项目副经理关兴介绍道。 2022年3月,沉管预制顺利开启。与此同时,项目团队也开始为后续3.4千米的长距离沉管拖航工作提前布局,针对航道狭窄、水深浅,流速大、水位落差大,水上桥梁通航受限等多重难点开展技术攻关,为后续沉管浮运、安装等工作顺利开展做足准备。 优化方案 为广交会客运畅通保驾护航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钢筋混凝土沉管,还是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在沉管建造领域,中交四航局都拥有绝对实力,但在会展西隧道项目自行组织沉管浮运寄放工作,这对我们四航人而言还是首次。”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卢轼杰说。 2022年,项目总工吴海森带领着陆续到位的建设者们勇闯全新领域,针对沉管浮运、寄放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半年里光是技术讨论会议便多达几十次。2023年5月《管节出坞及寄放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版定稿终于孵化而成,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方案中的“施工水域采取封航措施”又引起了一番争论。 众所周知,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而毗邻广交会展馆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更是广州中心城区连接香港的唯一客运码头,是不少广交会展客商的首选交通工具。“广交会时期正是我们沉管浮运出坞寄放之际,施工水域一旦封航,势必对水上航班造成影响。”水中工区工区长戴适天解释道。 为了不影响琶洲客运口岸水上交通,建设团队立即改变原有方案,与海事、琶洲客运港等相关单位展开多次研讨,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经历了无数次论证分析后,进一步对第一版方案进行优化,取消了施工过程中需对施工水域封航措施,形成了最终版方案。为确保浮运工作万无一失,项目团队在沉管浮运前更是展开了多次桌面演练。“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多次的演练让我们全员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负责沉管浮运施工的中交四航局二公司船舶部安全总监程明峰感慨道。在演练过程中,团队还不断优化方案细节——将原有的“绕桩法”优化为“短扣”连接,选用更大的卷扬机来提高浮运过程中管节抗水流力的能力,确保沉管顺利浮运到位。 11月9日,浩瀚的江面之上,巨型的沉管节浮在水面上,在锚桩和卷扬机的牵引下,沉管缓缓移动至指定位置。“绞移完成,浮运到位!”随着对讲机里面传来的结果,指挥部里响起一阵阵掌声。“此次沉管的顺利浮运出坞,标志着四航局彻底掌握了大型沉管预制及运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四航局在沉管隧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项目经理黄文慧介绍道。 党建引领 合力建设绿美广州 在市区中心建隧道面临多项考验,树木迁改工作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会展西隧道项目范围内拥有绿化树木千余株,隧道开挖、辅道车行道拓宽、河涌改造等工程都需要对树木进行迁移,保证树木存活。针对广州提出“绿美广州五年计划”的建设目标,项目第一时间成立以天河工区工区长陈伟龙牵头的党员突击队,紧跟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步伐,带领项目团队根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要求,编制完成项目《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绿化迁改实施方案》等方案,充分摸查项目红线内树木分布、大小、品种等情况之后,按照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大树、其他树木四类分级,为树木详细制定“一树一档”身份卡,陆续开始了树木“搬家”工作。“近年来,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作为央企我们更是要主动担当,将每一棵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保护好,为‘绿美广州’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项目党支部书记刘逵介绍道。建设过程中,项目党支部还创新“党建+”模式,在施工生产、智能科技、安全环保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基层党员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通过党建+支部共建的形式,我们与政府部门、业务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以党建共建为纽带,积极拓展政企合作新思路,建立切实有效的联动机制,凝聚多方力量,助力项目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刘逵说道。截至目前,项目党支部累计同广州内港海事处海心沙执法大队、广园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等10多个政府部门、业务单位党组织促成互联共建,为项目的施工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