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764a0k7kb media.huanqiu.comarticle携手十年 命运与共:中交四航局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eo2uaijn2/eo2uc0em6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高山深壑、飞越沙漠海洋,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也随之走向世界。作为首批走出国门的建筑央企,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海外优先发展,全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在全球范围内擦亮了“中国港、中国路、中国桥、中国岛、中国装备”的国家名片,彰显大国央企形象,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四航力量”。率先走出国门,助力基础设施“硬联通”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交四航局一公司的先辈们就领命开赴缅甸,抢修滇缅公路,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1959年,中交四航局正式成立8年后,又派员远赴越南,支援工程建设。1979年,作为首批“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中交四航局参与实施了中国政府“走出去”首个大型援外工程——马其他马尔萨斯洛克港防波堤的建设。而后,更是相继参与实施了“再树中巴友谊新丰碑”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书写中马合作典范的马来西亚槟城二桥,以及象征中斯两国“世代友好”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重点项目。2013年,中交四航局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将业务从原来的水工领域拓展到路桥、铁路、市政、机场航运等领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进入加蓬,参与实施了利伯维尔摩尔港整治工程;2015年,来到科特迪瓦,参与实施阿比让港口扩建工程项目;2016年,进入马达加斯加,先后参与实施塔那那利佛机场快速公路升级改造、5A国道沥青罩面改造项目;2017年,进入坦桑尼亚,承建了东非第二大港口——达累斯萨拉姆港1-7号泊位改扩建工程;2018年,进入吉布提,参与相关工程项目建设,同年在东帝汶参与实施帝巴湾新集装箱码头工程;2019年至2020年在东南亚,相继参与实施越南海上风电项目、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项目和缅甸蒂洛瓦船厂项目。近年来,随着随着中交大海外战略升级,中交四航局直接主导和组织、策划了多个大型项目的对外投标和经营工作,并成功推动首个联营体项目——秘鲁钱凯港一期港口工程、贝宁科托努港码头工程、尼日利亚液化天然气码头等多个全委托经营的项目落地,对外经营能力获得质的提升。十年间,在中交集团“海外优先”战略的推动下,中交四航局发挥“走出去”40多年的经验和优势,不断优化经营布局,创新合作形式,推动业务升级,防范各类风险,将海外先发优势不断转化为持续稳定的领先优势。截止2023年10月,中交四航局海外业务足迹遍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海外办事处、实体公司、经营性分公司超过24个,参与建设的项目超过100个,海外布局横跨全球14个时区,基本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积极提供“中国方案”,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2017年5月31日,肯尼亚百年来首条新建铁路——蒙内铁路建成通车,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出席通车仪式。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管理”建设,是中国铁路标准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2014年,中交四航局负责施工的蒙内铁路第一标段正式开工。一标段是蒙内铁路全线建设制约性、控制性的关键标段,十大控制性工程中蒙巴萨港站、蒙巴萨西站、蒙巴萨特大桥三项均位于此,其中蒙巴萨港站工程挖填超过220万立方米,蒙巴萨西站场填方量达到420万立方米,蒙巴萨特大桥全长2129米,在全线施工任务中难度最大,标准最高。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推行中国标准和技术交底,重视培养肯尼亚属地技术管理人员,提高肯方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术。针对当地雇员基础薄弱的现状,项目部不断探索“蒙内铁路”的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传授中国技术。肯尼亚标准轨距铁路建设标准体系和运营及维护标准体系,填补了肯尼亚缺乏标准轨距铁路建设标准的空白,极大推动了中国铁路标准在肯尼亚的属地化进程,得到了国际同行业者的认可,中国铁路标准也随之大步走向世界。几内亚湾北部海岸,是西非地区海龟重要繁殖基地,全球7大类海龟中有5种曾被发现在加纳沿海交配产卵。2016年,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开工建设,在得知项目地处加纳海龟保护区,项目部积极开展施工过程中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滩上仿造海龟孵化环境建立非洲小海龟的“中国产房”——海龟孕育中心,引进专业的海龟养育专家,组建了“护龟队”,跟踪监测龟蛋孵化时间,并定期将孵化好的小海龟放归大海。此外,项目部还编制了《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保护计划》,邀请当地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参与海滩清洁等志愿活动,最大程度保育海龟,提升海龟的孵化率。近四年时间成功孵化并放生海龟17087只,有关案例入选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编制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报告(2022)》,荣获2022年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十大优秀案例。马来西亚森林覆盖率达76%,生物多样性丰富,中交四航局正在参与建设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施工区域栖息着爪哇野牛、犀鸟、长鼻猴、马来貘等1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数量超过2000只。为了让动物朋友安家更“安心”,项目部专门成立环境监测团队,每月不定期对施工范围内噪音、空气、水质等进行监督;联合当地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公司,为可能进入施工现场的野生动物安装卫星定位项圈、放置感应监视器等,监测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活动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还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局建立了日常互联互动机制,开通野生动物绿色救助通道,一旦发现受伤或生病的动物,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有力保护施工沿线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十年间,中交四航局以对接好、服务好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持续加大“一带一路”共建项目科研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平台,推行绿色标准化管理,利用科技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立足社会民生,促进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引下,曾经的“丝绸之路”熠熠生辉、充满活力。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交四航局始终坚持把“心联通”作为基础建设与人文交流共同发展的关键,关注项目所在地的民生需求,融入属地文化特色,把促进就业、帮扶教育、志愿救援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任务,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筑牢了社会根基。在肯尼亚拉姆港项目,中交四航局积极推动属地化用工模式,为当地提供2500余人次就业机会,开展“导师带徒”属地化人员培训,全流程、轮岗位帮助属地员工推进生产任务,提升属地员工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肯尼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尼日利亚莱基港,创新大属地管理方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1200多个就业岗位,组建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国队伍,培训激励属地员工提升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在坦桑尼亚达雷斯拉萨拉姆港项目,联合当地大学成立培训基地,为当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100多人次的实习机会,建设期间,80%的员工来自坦桑利亚当地,勘探设计、工程测量、人力资源、构件预制等多个领域全部实现属地化配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是中马两国之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是“一带一路”旗舰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在建最大的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交四航局负责实施其中第四分部、第八分部两个标段共计105公里的施工任务。项目部始终坚持“融入当地、发展当地、奉献当地”,项目属地化员工比例超6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就业。项目部还积极开展属地员工导师带徒、每月“属地员工之星”评比等活动,为属地员工提供成长平台。此外,中交四航局还积极投入助学帮扶工作。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为当地小学修缮校舍,为小朋友们送去书籍、书包、足球、糖果等,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上学梦。坦桑尼亚基卢瓦渔港项目向当地学校捐赠体育用品,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支持。尼日利亚卡诺至马拉迪铁路项目向属地学校捐赠足球场,帮助卡扎乌雷市学生圆上足球梦。马东铁项目也常态化开展图书捐赠、“蓝马甲”宣讲等活动,充分展现了讲信义、负责任、重担当的大国央企形象。今年4月,热带气旋“亚库”袭击秘鲁多地,引发强降雨和洪水,受灾严重。毗邻秘鲁首都利马市的钱凯港项目主动与地方取得联系,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组织40人救灾突击队,调动石料运输车90辆次,完成120米钱凯河堤加固工作,成功抵御洪水冲击,守护当地人的生命家园,获得当地政府和市民的赞誉。十年间,中交四航局还在柬埔寨、菲律宾、尼日利亚、几内亚、喀麦隆等国广泛开展教育助学、医疗帮扶、生态保护等志愿活动,解决了当地居民最突出的困难和最迫切的需求,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和重要社会组织的一致赞扬。新征程上,中交四航局将继续以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己任,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模式,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民改善民生,为“一带一路”持续成为全球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繁荣之路贡献“四航力量”。(文:肖明葵 乔婷婷 高松 姚远翔)169840027578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69840027578711[]{"email":"chenyi@huanqiu.com","name":"陈奕"}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高山深壑、飞越沙漠海洋,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也随之走向世界。作为首批走出国门的建筑央企,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海外优先发展,全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在全球范围内擦亮了“中国港、中国路、中国桥、中国岛、中国装备”的国家名片,彰显大国央企形象,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四航力量”。率先走出国门,助力基础设施“硬联通”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交四航局一公司的先辈们就领命开赴缅甸,抢修滇缅公路,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1959年,中交四航局正式成立8年后,又派员远赴越南,支援工程建设。1979年,作为首批“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中交四航局参与实施了中国政府“走出去”首个大型援外工程——马其他马尔萨斯洛克港防波堤的建设。而后,更是相继参与实施了“再树中巴友谊新丰碑”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书写中马合作典范的马来西亚槟城二桥,以及象征中斯两国“世代友好”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重点项目。2013年,中交四航局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将业务从原来的水工领域拓展到路桥、铁路、市政、机场航运等领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进入加蓬,参与实施了利伯维尔摩尔港整治工程;2015年,来到科特迪瓦,参与实施阿比让港口扩建工程项目;2016年,进入马达加斯加,先后参与实施塔那那利佛机场快速公路升级改造、5A国道沥青罩面改造项目;2017年,进入坦桑尼亚,承建了东非第二大港口——达累斯萨拉姆港1-7号泊位改扩建工程;2018年,进入吉布提,参与相关工程项目建设,同年在东帝汶参与实施帝巴湾新集装箱码头工程;2019年至2020年在东南亚,相继参与实施越南海上风电项目、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项目和缅甸蒂洛瓦船厂项目。近年来,随着随着中交大海外战略升级,中交四航局直接主导和组织、策划了多个大型项目的对外投标和经营工作,并成功推动首个联营体项目——秘鲁钱凯港一期港口工程、贝宁科托努港码头工程、尼日利亚液化天然气码头等多个全委托经营的项目落地,对外经营能力获得质的提升。十年间,在中交集团“海外优先”战略的推动下,中交四航局发挥“走出去”40多年的经验和优势,不断优化经营布局,创新合作形式,推动业务升级,防范各类风险,将海外先发优势不断转化为持续稳定的领先优势。截止2023年10月,中交四航局海外业务足迹遍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海外办事处、实体公司、经营性分公司超过24个,参与建设的项目超过100个,海外布局横跨全球14个时区,基本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积极提供“中国方案”,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2017年5月31日,肯尼亚百年来首条新建铁路——蒙内铁路建成通车,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出席通车仪式。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管理”建设,是中国铁路标准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2014年,中交四航局负责施工的蒙内铁路第一标段正式开工。一标段是蒙内铁路全线建设制约性、控制性的关键标段,十大控制性工程中蒙巴萨港站、蒙巴萨西站、蒙巴萨特大桥三项均位于此,其中蒙巴萨港站工程挖填超过220万立方米,蒙巴萨西站场填方量达到420万立方米,蒙巴萨特大桥全长2129米,在全线施工任务中难度最大,标准最高。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推行中国标准和技术交底,重视培养肯尼亚属地技术管理人员,提高肯方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术。针对当地雇员基础薄弱的现状,项目部不断探索“蒙内铁路”的人力资源属地化管理,传授中国技术。肯尼亚标准轨距铁路建设标准体系和运营及维护标准体系,填补了肯尼亚缺乏标准轨距铁路建设标准的空白,极大推动了中国铁路标准在肯尼亚的属地化进程,得到了国际同行业者的认可,中国铁路标准也随之大步走向世界。几内亚湾北部海岸,是西非地区海龟重要繁殖基地,全球7大类海龟中有5种曾被发现在加纳沿海交配产卵。2016年,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开工建设,在得知项目地处加纳海龟保护区,项目部积极开展施工过程中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滩上仿造海龟孵化环境建立非洲小海龟的“中国产房”——海龟孕育中心,引进专业的海龟养育专家,组建了“护龟队”,跟踪监测龟蛋孵化时间,并定期将孵化好的小海龟放归大海。此外,项目部还编制了《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保护计划》,邀请当地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参与海滩清洁等志愿活动,最大程度保育海龟,提升海龟的孵化率。近四年时间成功孵化并放生海龟17087只,有关案例入选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编制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报告(2022)》,荣获2022年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十大优秀案例。马来西亚森林覆盖率达76%,生物多样性丰富,中交四航局正在参与建设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施工区域栖息着爪哇野牛、犀鸟、长鼻猴、马来貘等1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数量超过2000只。为了让动物朋友安家更“安心”,项目部专门成立环境监测团队,每月不定期对施工范围内噪音、空气、水质等进行监督;联合当地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公司,为可能进入施工现场的野生动物安装卫星定位项圈、放置感应监视器等,监测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活动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还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局建立了日常互联互动机制,开通野生动物绿色救助通道,一旦发现受伤或生病的动物,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有力保护施工沿线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十年间,中交四航局以对接好、服务好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持续加大“一带一路”共建项目科研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平台,推行绿色标准化管理,利用科技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立足社会民生,促进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引下,曾经的“丝绸之路”熠熠生辉、充满活力。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交四航局始终坚持把“心联通”作为基础建设与人文交流共同发展的关键,关注项目所在地的民生需求,融入属地文化特色,把促进就业、帮扶教育、志愿救援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任务,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筑牢了社会根基。在肯尼亚拉姆港项目,中交四航局积极推动属地化用工模式,为当地提供2500余人次就业机会,开展“导师带徒”属地化人员培训,全流程、轮岗位帮助属地员工推进生产任务,提升属地员工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肯尼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尼日利亚莱基港,创新大属地管理方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1200多个就业岗位,组建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国队伍,培训激励属地员工提升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在坦桑尼亚达雷斯拉萨拉姆港项目,联合当地大学成立培训基地,为当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100多人次的实习机会,建设期间,80%的员工来自坦桑利亚当地,勘探设计、工程测量、人力资源、构件预制等多个领域全部实现属地化配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是中马两国之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是“一带一路”旗舰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在建最大的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交四航局负责实施其中第四分部、第八分部两个标段共计105公里的施工任务。项目部始终坚持“融入当地、发展当地、奉献当地”,项目属地化员工比例超6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就业。项目部还积极开展属地员工导师带徒、每月“属地员工之星”评比等活动,为属地员工提供成长平台。此外,中交四航局还积极投入助学帮扶工作。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为当地小学修缮校舍,为小朋友们送去书籍、书包、足球、糖果等,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上学梦。坦桑尼亚基卢瓦渔港项目向当地学校捐赠体育用品,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支持。尼日利亚卡诺至马拉迪铁路项目向属地学校捐赠足球场,帮助卡扎乌雷市学生圆上足球梦。马东铁项目也常态化开展图书捐赠、“蓝马甲”宣讲等活动,充分展现了讲信义、负责任、重担当的大国央企形象。今年4月,热带气旋“亚库”袭击秘鲁多地,引发强降雨和洪水,受灾严重。毗邻秘鲁首都利马市的钱凯港项目主动与地方取得联系,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工作,组织40人救灾突击队,调动石料运输车90辆次,完成120米钱凯河堤加固工作,成功抵御洪水冲击,守护当地人的生命家园,获得当地政府和市民的赞誉。十年间,中交四航局还在柬埔寨、菲律宾、尼日利亚、几内亚、喀麦隆等国广泛开展教育助学、医疗帮扶、生态保护等志愿活动,解决了当地居民最突出的困难和最迫切的需求,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和重要社会组织的一致赞扬。新征程上,中交四航局将继续以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己任,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模式,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人民改善民生,为“一带一路”持续成为全球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繁荣之路贡献“四航力量”。(文:肖明葵 乔婷婷 高松 姚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