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EFehywUJxN media.huanqiu.comarticle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吐鲁番两处最新考古遗址/eo2uaijn2/eo2ubl5h58月21日,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吐鲁番市召开。来自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蒙古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新疆社科院、新疆考古所等40多所大学、20多家研究或展示机构的14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23日,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吐峪沟石窟两处吐鲁番最新考古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吐鲁番葡萄沟的一座丘岗上。这是一处功能完整的景教寺院,不仅有景教仪式建筑,还有厨房、酒窖、寝室等生活设施。这里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文物,包括文书、壁画及陶、木、铜、铁、织物等。壁画上绘有人物、植物等题材,色彩绚丽;出土文书有古叙利亚文、汉文、回鹘文等。这个遗址可能始建于唐,主体年代为高昌回鹘时期。西旁景教寺院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早期景教遗址,展示了吐鲁番曾经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以及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地方。 吐峪沟石窟是古代高昌地区开凿时代最早、营建规模最大、洞窟类型最为齐全的佛教石窟寺遗址群。吐峪沟石窟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村,石窟所在的吐峪沟峡谷地处火焰山山脉东段,洞窟群以吐峪沟河为界分为沟东、沟西两区,遗址年代为五世纪至十四世纪晚期,是多个时期陆续兴建的石窟寺和地面寺院遗址群。 2010年至2017年,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持续八次的考古发掘,新发现塔庙窟、佛殿窟、僧坊窟、禅龛、僧房窟、储藏窟、讲堂窟等各类型洞窟100余座,地面寺院3座。出土大量塑像、壁画残块,汉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等写本和世俗文书,纺织品、木器、铜器、铁器、石器及植物遗存,完整揭示出吐峪沟石窟遗址群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联,基本理清了吐峪沟石窟遗址的分期年代、寺院形制布局等,为探讨寺院建筑、功能分区和石窟寺营造情况提供了全新资料。同时,也说明吐峪沟是佛教西来东往的交汇点,印证了吐鲁番是中西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节点。 此次考察将分为历史考古组、出土文献组和语言、宗教与艺术组三个组分组交叉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让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和吐峪沟石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169283635124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69283635124211[]{"email":"chenyi@huanqiu.com","name":"陈奕"}
8月21日,第六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吐鲁番市召开。来自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蒙古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新疆社科院、新疆考古所等40多所大学、20多家研究或展示机构的14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23日,百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吐峪沟石窟两处吐鲁番最新考古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吐鲁番葡萄沟的一座丘岗上。这是一处功能完整的景教寺院,不仅有景教仪式建筑,还有厨房、酒窖、寝室等生活设施。这里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文物,包括文书、壁画及陶、木、铜、铁、织物等。壁画上绘有人物、植物等题材,色彩绚丽;出土文书有古叙利亚文、汉文、回鹘文等。这个遗址可能始建于唐,主体年代为高昌回鹘时期。西旁景教寺院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早期景教遗址,展示了吐鲁番曾经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以及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地方。 吐峪沟石窟是古代高昌地区开凿时代最早、营建规模最大、洞窟类型最为齐全的佛教石窟寺遗址群。吐峪沟石窟位于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村,石窟所在的吐峪沟峡谷地处火焰山山脉东段,洞窟群以吐峪沟河为界分为沟东、沟西两区,遗址年代为五世纪至十四世纪晚期,是多个时期陆续兴建的石窟寺和地面寺院遗址群。 2010年至2017年,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持续八次的考古发掘,新发现塔庙窟、佛殿窟、僧坊窟、禅龛、僧房窟、储藏窟、讲堂窟等各类型洞窟100余座,地面寺院3座。出土大量塑像、壁画残块,汉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等写本和世俗文书,纺织品、木器、铜器、铁器、石器及植物遗存,完整揭示出吐峪沟石窟遗址群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联,基本理清了吐峪沟石窟遗址的分期年代、寺院形制布局等,为探讨寺院建筑、功能分区和石窟寺营造情况提供了全新资料。同时,也说明吐峪沟是佛教西来东往的交汇点,印证了吐鲁番是中西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节点。 此次考察将分为历史考古组、出土文献组和语言、宗教与艺术组三个组分组交叉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让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和吐峪沟石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