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aUfSuyWOt media.huanqiu.comarticle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中国医药创新必须面对并战胜美国压力/eo2uaijn2/eo2ubl5h5【环球网报道 记者汤恩浩】9月8日,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驻华使馆和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简称“药促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接受环球网专访,就中国在医药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国际竞争中拥有的优势和竞争力以及面临的来自美国的压力等问题发表看法,强调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国际医药合作有利于提高各国医疗发展水平、向各国提供质优价平的创新药品,惠及社会、造福民生。 环球网: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推动国际医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方面药促会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宋瑞霖: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的宗旨就是创新、产业化、国际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同时也是医药大国,并且正在向医药创新强国进军。在此过程中,整个产业界将目标瞄准到了国际市场,因此相当一部分创新药物的开发采取“双报”政策,在中国申报的同时也在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上申报,且这类药品越来越多,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药创新实力。 另外,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是国际药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会(IFPMA)中唯一代表中国本土医药行业的成员,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已经切实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的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当中,中国药促会推荐的中国专家已经占到了整个专家群体的51%,这体现了中国专家在制定国际临床药物标准方面正在发出中国声音和体现中国价值。 环球网:从您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中国医药创新取得的成果,中国医药目前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出海”过程当中,中国医药行业具有哪些优势和竞争力?他们“走出去”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阻力和困难? 宋瑞霖:中国医药创新之路实际上才走了短短十几年的光景,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然而已经表现出非常强劲的崛起势头。目前在国际上的整体统计中,中国申报创新药的世界贡献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在新的分子实体也就是新靶点方面是全球第三,所以中国医药的创新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受到了国际各方的广泛关注。 同时,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正从过去的从国外把技术买进来,到现在许可出去,我们出现了一批企业,他们用里程碑收款方式把技术许可给了国外企业或者国外企业通过技术购买的方式来合作。我们过去主要是“请进来”,现在我们也“走出去”了。中国的创新药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创新企业也展现了自己的硬实力,例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荣昌生物等企业,他们的对外授权的价格都是非常高的,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 环球网:在国际上,有没有认为我们的医药产业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从而给我们设置障碍的情况? 宋瑞霖:应当说随着现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宣称要与中国“科技脱钩”,实际上对中国的医药创新造成了一些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高端的医药创新而言,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际合作,美国现在的某些政客和政治势力从中作梗,把我们相当一批企业纳入到所谓的制裁或者观察名单,甚至禁止接触。但是,目前国际合作的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就中国自身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挑战是必须要面对的,而且我们必须要战胜它,战胜它就要苦练内功,同时协同发展,这是中国自身的一个优势。 此外,在免疫治疗领域,在大分子生物药方面,由于中国药品进入,导致全球药品竞争态势发生变化,例如免疫类的细胞药物,全球共有7款CAR-T药物获批上市其中3个是中国的,这平抑了其原本极高的价格,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我们现在的医药创新能力可以说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价格却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实际上利好发展中国家,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惠及民众。 环球网:对于上海合作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的成功举行,您如何评价上合组织国家在医药方面的合作? 宋瑞霖:上合组织内部的医药合作刚刚兴起,而新冠疫情给各国合作造成紧迫的压力。我们注意到,全球卫生领域的合作是推动各国提升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合组织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医药研发,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真正能够做医药产业研发的也就十几个国家,因为这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综合科技实力,不是仅靠投入大笔资金就可以完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上合组织内具备领先地位,我们需要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领域内首先能够惠民,能够和产业界合作互补,让中国的产品不仅能够走出去,最关键是能够和大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组织这次活动的一个主要意义所在。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人口占全球的40%,各国都处于经济向上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为医药产业的合作留下了充足空间。医药产业一方面是民生产业,一方面也是商品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希望在上合框架下的医药合作发展大会能够成为加强各国医药产业深度合作的开端,能让各国将医药产业合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它不仅仅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推动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66273092800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66273092800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0ed65a794b72ded0dfaf16e8d83451du5.jpg{"email":"chenyi@huanqiu.com","name":"陈奕"}
【环球网报道 记者汤恩浩】9月8日,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驻华使馆和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简称“药促会”)共同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接受环球网专访,就中国在医药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国际竞争中拥有的优势和竞争力以及面临的来自美国的压力等问题发表看法,强调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国际医药合作有利于提高各国医疗发展水平、向各国提供质优价平的创新药品,惠及社会、造福民生。 环球网: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推动国际医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方面药促会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宋瑞霖: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的宗旨就是创新、产业化、国际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同时也是医药大国,并且正在向医药创新强国进军。在此过程中,整个产业界将目标瞄准到了国际市场,因此相当一部分创新药物的开发采取“双报”政策,在中国申报的同时也在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上申报,且这类药品越来越多,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药创新实力。 另外,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是国际药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会(IFPMA)中唯一代表中国本土医药行业的成员,这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已经切实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的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当中,中国药促会推荐的中国专家已经占到了整个专家群体的51%,这体现了中国专家在制定国际临床药物标准方面正在发出中国声音和体现中国价值。 环球网:从您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中国医药创新取得的成果,中国医药目前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出海”过程当中,中国医药行业具有哪些优势和竞争力?他们“走出去”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阻力和困难? 宋瑞霖:中国医药创新之路实际上才走了短短十几年的光景,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然而已经表现出非常强劲的崛起势头。目前在国际上的整体统计中,中国申报创新药的世界贡献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在新的分子实体也就是新靶点方面是全球第三,所以中国医药的创新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受到了国际各方的广泛关注。 同时,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正从过去的从国外把技术买进来,到现在许可出去,我们出现了一批企业,他们用里程碑收款方式把技术许可给了国外企业或者国外企业通过技术购买的方式来合作。我们过去主要是“请进来”,现在我们也“走出去”了。中国的创新药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创新企业也展现了自己的硬实力,例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荣昌生物等企业,他们的对外授权的价格都是非常高的,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 环球网:在国际上,有没有认为我们的医药产业对他们构成了威胁、从而给我们设置障碍的情况? 宋瑞霖:应当说随着现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宣称要与中国“科技脱钩”,实际上对中国的医药创新造成了一些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高端的医药创新而言,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际合作,美国现在的某些政客和政治势力从中作梗,把我们相当一批企业纳入到所谓的制裁或者观察名单,甚至禁止接触。但是,目前国际合作的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就中国自身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挑战是必须要面对的,而且我们必须要战胜它,战胜它就要苦练内功,同时协同发展,这是中国自身的一个优势。 此外,在免疫治疗领域,在大分子生物药方面,由于中国药品进入,导致全球药品竞争态势发生变化,例如免疫类的细胞药物,全球共有7款CAR-T药物获批上市其中3个是中国的,这平抑了其原本极高的价格,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我们现在的医药创新能力可以说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价格却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实际上利好发展中国家,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惠及民众。 环球网:对于上海合作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的成功举行,您如何评价上合组织国家在医药方面的合作? 宋瑞霖:上合组织内部的医药合作刚刚兴起,而新冠疫情给各国合作造成紧迫的压力。我们注意到,全球卫生领域的合作是推动各国提升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合组织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医药研发,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真正能够做医药产业研发的也就十几个国家,因为这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综合科技实力,不是仅靠投入大笔资金就可以完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上合组织内具备领先地位,我们需要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领域内首先能够惠民,能够和产业界合作互补,让中国的产品不仅能够走出去,最关键是能够和大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组织这次活动的一个主要意义所在。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人口占全球的40%,各国都处于经济向上发展的过程当中,这为医药产业的合作留下了充足空间。医药产业一方面是民生产业,一方面也是商品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希望在上合框架下的医药合作发展大会能够成为加强各国医药产业深度合作的开端,能让各国将医药产业合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它不仅仅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推动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