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s4vy4HOcL作者:赵玮media.huanqiu.comarticle优秀杰出青年代表—俞秀松/eo2uaijn2/eo8i9b2at俞秀松(1899~1939年),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俄文名那利曼诺夫,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人。1920年4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之一。同年8月,筹建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1921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1935年,任新疆反帝总会秘书长。1937年,遭诬陷入狱。1939年,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1916年,俞秀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以善辩著称,为学生骨干之一。五四运动时,是杭州学生运动领袖。后与同学宣中华、施存统、夏衍等一起创办《浙江新潮》,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浙江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帜。1920年1月,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哲学系旁听,公开宣称“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3月,俞秀松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5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制定党的纲领等活动。8月,受上海党小组的委派,负责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11月,团临时中央局成立,任书记。 1921年3月,受共产国际的邀请和上海党团组织的委派,到苏俄莫斯科出席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会后,留俄学习,并负责联系选送国内革命青年赴苏俄留学事宜。1922年年初,参加远东和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3月,俞秀松回国,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和赴各地建党建团工作。4月,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任书记,并到绍兴指导工作。5月,参加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兼经济部主任。9月,任团中央书记,同时,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10月,俞秀松去福建、广州等地协助孙中山工作,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官,随许崇智讨伐陈炯明。同年,与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一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协助国民党改组。1924年1月,任中共上海、杭州地方书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常委,中共党团书记。1925年冬,受党中央派遣,率100多名党、团员赴苏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任教,曾任中山大学联共支部局委员、中国部中共支部副书记、国民党中大特别党部主席、校学生公社主席。期间,因反对和抵制王明宗派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打击和排挤。1935年,俞秀松在新疆反帝总会院内6月,联共中央派俞秀松等25人进新疆,做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俞秀松化名王寿成,任新疆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督办公署边防处政治处副处长、航空学校和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职,并主编《反帝战线》,为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并成立民族文化促进会。1937年12月,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延安途经新疆,俞秀松再次遭诬陷,被捕入狱。1938年6月,转押苏联。1939年2月21日,他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错判死刑。1962年,俞秀松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165165177088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6516517708892[]{"email":"chenyi@huanqiu.com","name":"陈奕"}
俞秀松(1899~1939年),原名寿松,字柏青,又名余寅初,俄文名那利曼诺夫,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人。1920年4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之一。同年8月,筹建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1921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1935年,任新疆反帝总会秘书长。1937年,遭诬陷入狱。1939年,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1916年,俞秀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爱寻根究底,以善辩著称,为学生骨干之一。五四运动时,是杭州学生运动领袖。后与同学宣中华、施存统、夏衍等一起创办《浙江新潮》,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浙江新文化、新思想的一面旗帜。1920年1月,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哲学系旁听,公开宣称“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3月,俞秀松由李大钊推荐,到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5月,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制定党的纲领等活动。8月,受上海党小组的委派,负责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11月,团临时中央局成立,任书记。 1921年3月,受共产国际的邀请和上海党团组织的委派,到苏俄莫斯科出席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会后,留俄学习,并负责联系选送国内革命青年赴苏俄留学事宜。1922年年初,参加远东和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3月,俞秀松回国,继续从事工人运动和赴各地建党建团工作。4月,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任书记,并到绍兴指导工作。5月,参加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兼经济部主任。9月,任团中央书记,同时,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10月,俞秀松去福建、广州等地协助孙中山工作,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官,随许崇智讨伐陈炯明。同年,与陈独秀、李大钊、张太雷一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协助国民党改组。1924年1月,任中共上海、杭州地方书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常委,中共党团书记。1925年冬,受党中央派遣,率100多名党、团员赴苏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任教,曾任中山大学联共支部局委员、中国部中共支部副书记、国民党中大特别党部主席、校学生公社主席。期间,因反对和抵制王明宗派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而遭到打击和排挤。1935年,俞秀松在新疆反帝总会院内6月,联共中央派俞秀松等25人进新疆,做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俞秀松化名王寿成,任新疆反帝联合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省立一中校长、督办公署边防处政治处副处长、航空学校和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等职,并主编《反帝战线》,为新疆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并成立民族文化促进会。1937年12月,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延安途经新疆,俞秀松再次遭诬陷,被捕入狱。1938年6月,转押苏联。1939年2月21日,他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错判死刑。1962年,俞秀松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