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d5FP9seJX作者:梁希理 张冬瑾media.huanqiu.comarticle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从十大感人故事,走向广州国际传播的未来/eo2uaijn2/eo2ubl5h51月28日,“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2021年广州十大感人故事(以下简称“广州故事”)成果正式落地。相关故事均从报道策划者和故事亲历者的视角出发,立足发掘大格局下的好故事、好故事中的正能量,为城市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广州样本。此次参评“广州故事”的500篇(个)作品均由广州市主流媒体选送,高度聚焦服务国家大局的主题,包括“建党百年”“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第130届广交会”“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疫情防控”、“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广州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创新”“新闻发布”;参评作品形式多元,包括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经过专家线上研讨、无记名打分等专业评审环节,共计100篇(个)作品获评2021年广州十大感人故事。鲜活丰富的“广州故事”,构建饱满立体的广州城市形象。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认为,评选十大感人故事的做法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开放和担当,“广州在岁末年终的时候,愿意拿出作品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听到大家的点评以总结和不断提升,也体现了我们广州的气度。 广州这次参评作品还是聚焦到国家性主题,从各个角度政治、生活、城市建设、经济、文化向世界展示非常饱满、鲜活的广州城市形象,同时向世界传递在百年变局、在疫情还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向世界传递我们中国城市生活的信息,很值得肯定”。 所有报道主题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广州一年来所走过的非常辉煌、非常不容易的一年。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认为评选作品涉及建党百年、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第130届广交会、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十几个主题,充分反映了广州过去一年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征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徐伟新表示,广东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让国人知所从来,又明所去的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宝藏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正荣认为,“此次参评作品全面关注到每个新闻里的与广州相关的国际元素和传播价值,特别强调了广州的国际化和国际社区的建设;反映的角度和选题的类别特别多,即有新闻性的报道、又有非新闻性的深度文章,既有对会议的报道、也有对重大主题和选题的报道”。广州讲好城市故事,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样本案例。“特别是在国际传播领域,广州要争当全媒体排头兵。”各位专家都对广州国际传播工作寄予厚望,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结合自己在文化领域的经历表示,“广州确实是沸腾的城市,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今年参评的作品把去年一年的重要新闻都囊括进去,比如建党拜年、读懂中国、第130届广交会、保持着实时在场、事事在线的状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认为,这些报送作品是展示广州的缩影,“作品类型丰富,内容充实,基本上涵盖了2021年党和国家,包括广东、广州的所有大事,建党百年、国际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疫情防控、广交会等重大主题,聚焦广州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城市治理各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向世界展示老广州的新活力”。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教授、所长张光南认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中的案例故事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科技创新方面领域的报道,让人深刻感受到广州智慧和当地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既属于粤港澳区域,也望向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更是开放的湾区、全球的湾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姜飞充分认可广州故事中所展现的国际化视野,认为作品水平整体比较高,广州的国际意识也从这些作品中可窥一斑,为广州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链条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延伸提供了可能。持续打造讲好“广州故事”的窗口和名片,广州新闻发布会在信息公开和城市治理能力的方面体现了广州的创新和担当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罗昕观察到,从2020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以来,两年中广州共计举办417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人员从政府发布转向民间发布,发布议题从零散化转到板块化,发布场景从室内会议现场转向室外一线鲜活的现场,发布形式实现故事会、访谈会、线上观察体验等诸多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广州的未来也充满期待,“因为广州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广州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永葆青春城市,广州因为其开放包容多样化近年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凝聚力都在不断提升,并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相信国家新格局的大战略下,作为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广州将会形成更多的“广交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等重要国际枢纽平台功能,广州将会有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发挥窗口作用的更大的担当、作为和贡献,广州美好未来十分令人期待”。国际传播所遇到的困难,正是我们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以广州国际传播工作为例,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对当前国际传播提出建议:一是围绕核心主题系列地整体进行规划和策划,并要从政产学研方面把广州市的国际形象上升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来进行传播;二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时候可能要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甚至是B站这种新媒体进行新媒体融合的传播;三是根据国际传播的需求提升媒体触达,若能融合所有的央媒和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案例整合,意义更加重大;四是故事要用剧本化的创意和思维剧情化地传播,讲感人的广州故事、党的故事和中国故事,让世界对中国有新的认知。而对于广州国际传播的未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董关鹏感慨,“广州的动人之处,多年前是美味、美食,走近才知道有非常源远流长的文化,打起交道还知道国际范、全球范。所以此时此刻在冬奥之年,我想用冬奥的口号‘一起向未来’送给广州的好朋友。我们要拉着媒体的手,讲述广州,属于全球视野的真实的广州人的故事,一起向未来!”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办)指导,环球网与广州市记协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顾问单位,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分社、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提供作品征集支持。164363562516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64363562516611[]{"email":"chenyi@huanqiu.com","name":"陈奕"}
1月28日,“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2021年广州十大感人故事(以下简称“广州故事”)成果正式落地。相关故事均从报道策划者和故事亲历者的视角出发,立足发掘大格局下的好故事、好故事中的正能量,为城市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广州样本。此次参评“广州故事”的500篇(个)作品均由广州市主流媒体选送,高度聚焦服务国家大局的主题,包括“建党百年”“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第130届广交会”“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疫情防控”、“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广州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创新”“新闻发布”;参评作品形式多元,包括文字报道、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经过专家线上研讨、无记名打分等专业评审环节,共计100篇(个)作品获评2021年广州十大感人故事。鲜活丰富的“广州故事”,构建饱满立体的广州城市形象。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认为,评选十大感人故事的做法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开放和担当,“广州在岁末年终的时候,愿意拿出作品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听到大家的点评以总结和不断提升,也体现了我们广州的气度。 广州这次参评作品还是聚焦到国家性主题,从各个角度政治、生活、城市建设、经济、文化向世界展示非常饱满、鲜活的广州城市形象,同时向世界传递在百年变局、在疫情还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向世界传递我们中国城市生活的信息,很值得肯定”。 所有报道主题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广州一年来所走过的非常辉煌、非常不容易的一年。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认为评选作品涉及建党百年、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第130届广交会、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十几个主题,充分反映了广州过去一年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征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徐伟新表示,广东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让国人知所从来,又明所去的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宝藏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正荣认为,“此次参评作品全面关注到每个新闻里的与广州相关的国际元素和传播价值,特别强调了广州的国际化和国际社区的建设;反映的角度和选题的类别特别多,即有新闻性的报道、又有非新闻性的深度文章,既有对会议的报道、也有对重大主题和选题的报道”。广州讲好城市故事,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样本案例。“特别是在国际传播领域,广州要争当全媒体排头兵。”各位专家都对广州国际传播工作寄予厚望,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结合自己在文化领域的经历表示,“广州确实是沸腾的城市,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今年参评的作品把去年一年的重要新闻都囊括进去,比如建党拜年、读懂中国、第130届广交会、保持着实时在场、事事在线的状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认为,这些报送作品是展示广州的缩影,“作品类型丰富,内容充实,基本上涵盖了2021年党和国家,包括广东、广州的所有大事,建党百年、国际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疫情防控、广交会等重大主题,聚焦广州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城市治理各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向世界展示老广州的新活力”。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教授、所长张光南认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题中的案例故事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科技创新方面领域的报道,让人深刻感受到广州智慧和当地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既属于粤港澳区域,也望向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更是开放的湾区、全球的湾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姜飞充分认可广州故事中所展现的国际化视野,认为作品水平整体比较高,广州的国际意识也从这些作品中可窥一斑,为广州集体记忆、文化记忆的链条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延伸提供了可能。持续打造讲好“广州故事”的窗口和名片,广州新闻发布会在信息公开和城市治理能力的方面体现了广州的创新和担当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罗昕观察到,从2020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以来,两年中广州共计举办417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人员从政府发布转向民间发布,发布议题从零散化转到板块化,发布场景从室内会议现场转向室外一线鲜活的现场,发布形式实现故事会、访谈会、线上观察体验等诸多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广州的未来也充满期待,“因为广州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广州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永葆青春城市,广州因为其开放包容多样化近年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凝聚力都在不断提升,并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相信国家新格局的大战略下,作为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广州将会形成更多的“广交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等重要国际枢纽平台功能,广州将会有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发挥窗口作用的更大的担当、作为和贡献,广州美好未来十分令人期待”。国际传播所遇到的困难,正是我们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关键。以广州国际传播工作为例,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对当前国际传播提出建议:一是围绕核心主题系列地整体进行规划和策划,并要从政产学研方面把广州市的国际形象上升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来进行传播;二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时候可能要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甚至是B站这种新媒体进行新媒体融合的传播;三是根据国际传播的需求提升媒体触达,若能融合所有的央媒和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案例整合,意义更加重大;四是故事要用剧本化的创意和思维剧情化地传播,讲感人的广州故事、党的故事和中国故事,让世界对中国有新的认知。而对于广州国际传播的未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董关鹏感慨,“广州的动人之处,多年前是美味、美食,走近才知道有非常源远流长的文化,打起交道还知道国际范、全球范。所以此时此刻在冬奥之年,我想用冬奥的口号‘一起向未来’送给广州的好朋友。我们要拉着媒体的手,讲述广州,属于全球视野的真实的广州人的故事,一起向未来!”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办)指导,环球网与广州市记协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顾问单位,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分社、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提供作品征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