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LEY4cHT2t media.huanqiu.comarticle定海神器!又一全球领先的“大国重器”交付,北斗加持让海上基建更轻松/eo2uaijn2/eo2uc0em6【环球网记者 赵汗青】现实世界中要是有插入大海亦能露出水面的“定海神针”该多好?那就可以在它们上面构筑跨海大桥、深水码头、海上风电机组……一系列造福我们生活的海上设施。这不是梦,我国水工建设领域新添的一座“大国重器”比神话中的神器更实用。1月7日,“智造中国·中交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暨世界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交船仪式在江苏南通顺利举行。该船由中交一航局投资研发,上海振华重工建造,这是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专用打桩船。“定海神针”并不够用?在神话传说中,金箍棒在大禹治水时曾被用来当做“定海神针”,因为其纵使被插入海底也能露出水面。但作为海上工程的桩基而言,这恐怕还不够。“一航津桩”的现场监造组长高小东介绍,打桩是在海里建造建筑物的第一步,这相当于海里的地基。而为了保证稳固,这个桩要像钉子一样被深深地“钉”入海底。“钉”入海底的深度一般要相当于水深的2倍,即在水深40米处就要插入海底80米,这根桩的长度就至少是120米。与其它方式比,用打桩船建设海里的“地基”更为便捷迅速。而要想在更极端的情况下作业,就需要更加强悍的打桩船,“一航津桩”也就这样应需而生。据了解,该船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于2021年4月进行坞内搭载,8月正式下水。总吨位14644吨,排水量23000吨。而该船的桩架高达142米,相当于50层楼高。最大作业桩长118米+水深,这意味着其可以在更深的外海作业。其可打下重达700吨、直径达6米的粗桩,这可减少打桩数量,变相提高了建设效率。该船还可抗8级风和1.8米浪,这使其可以更从容地在恶劣海况下作业。有了这样的“神器”,一系列的工程建设都可以更加高效。高小东说,“有了‘金刚钻’,才能揽来更多‘瓷器活’”。据介绍,“一航津桩”交付后,将用于大型桩基施工、群桩式基础、风电导管架桩、风电单桩等施工,在大型港口、跨海大桥、海上风电、人工岛快速成岛等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而该船的船长康玉兴说,其所在单位在海外也参与了大量工程建设,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他相信这艘“神器”也可以造福海外的他国,特别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研发出这样的“巨无霸”并不容易,中交一航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张宁介绍,桩架的高度超过100米时保证结构强度、稳定性等就有很大难度。而这个桩架的高度目前世界最高,远远超过100米,他们通过优化结构和选用合适的钢材来使其尽量坚固的同时又尽量轻。“巨无霸”也智能,工作更轻松在传统印象里,搞工程建设很辛苦,海上作业的条件更是艰苦。但是这艘强悍的“大国重器”也展现着科技的温度,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这些刻板印象。船员宿舍不止有床铺,还有写字台、柜子、洗漱台,像是小旅馆的标准间。船上还有厨房、会议室、医务室……康船长说,与过去的工程船相比,这艘船更大更宽敞,设施也更齐备。船上也会配有专业的厨师,通过交通船还能保障吃上新鲜蔬菜。康船长还说,更重要的是这艘船的抗风浪能力更强,这除了让工作环境更舒适外,也可更好地提升施工工效。之前的打桩船在外海作业时,曾因风浪大而暂停施工,最长一次连续72小时不能下船。这艘船的机械化水平也更高,作业甲板上众多吊车、绞车等机械化作业装置,大大的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并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康船长介绍,更重要的是,这还是首次在打桩船上采用全电力辅助推进,该套动力系统除了可以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抵抗风浪外,还使该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快速移泊驻位,而不必像过去那样依靠大型拖船辅助定位。这艘“大国重器”也非常智能,它各个操作台也都只有按钮和摇杆。该船的轮机长田宝勇说,以前的各种操作都需要多名工人配合,而现在通过计算机的逻辑控制,给个前进指令即可,原本需要4、5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1、2个人就能完成。而康船长则介绍,在这艘船上连钢缆都能感知拉力,绞车等设备可按需输出动力,“该使劲的时候有劲,不该使劲的时候不傻用劲”。据了解,该船施工作业的动力源——液压系统,首次实现全电力“一键启动”便捷操作,革新了传统打桩船采用柴油机直接驱动存在的费力、能耗大等问题,更加智能环保。张宁说,能驱动这么大船舶的液压系统很复杂,但是他们也尽量做到了简便化、节能化。值得注意的是,“一航津桩”也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船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北斗系统在这里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方面是航行时的导航需要北斗,一方面是作业时的精确定位需要北斗,另一方面是在没有4G信号的位置可以用北斗短报文向岸上发信息。多位工作人员都对北斗导航的精度赞誉有加,据称,北斗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都比国外的系统更好,而使用差分信号后的北斗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康船长还介绍,北斗导航与全电力辅助推进系统的联动还实现了类似汽车自动驾驶的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只需要设置好坐标就可让船自动调整位置。这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燃料。造出这样又强悍又智能的“大国重器”,离不开研发方与制造方的努力,也离不开“中国制造”整体水平的提高。船厂的一名工人感慨,“以前船上的仪器设备都是各种外文,而这艘船上几乎都是汉字!”张宁说,这艘船的软硬件都大力推行国产化。大量使用国产设备除了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售后外,也使设计中的沟通更为方便。164177721254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奕环球网164177721254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661d414c881c84ab865784c94abe1851u1.png{"email":"chenyi@huanqiu.com","name":"陈奕"}
【环球网记者 赵汗青】现实世界中要是有插入大海亦能露出水面的“定海神针”该多好?那就可以在它们上面构筑跨海大桥、深水码头、海上风电机组……一系列造福我们生活的海上设施。这不是梦,我国水工建设领域新添的一座“大国重器”比神话中的神器更实用。1月7日,“智造中国·中交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暨世界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交船仪式在江苏南通顺利举行。该船由中交一航局投资研发,上海振华重工建造,这是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专用打桩船。“定海神针”并不够用?在神话传说中,金箍棒在大禹治水时曾被用来当做“定海神针”,因为其纵使被插入海底也能露出水面。但作为海上工程的桩基而言,这恐怕还不够。“一航津桩”的现场监造组长高小东介绍,打桩是在海里建造建筑物的第一步,这相当于海里的地基。而为了保证稳固,这个桩要像钉子一样被深深地“钉”入海底。“钉”入海底的深度一般要相当于水深的2倍,即在水深40米处就要插入海底80米,这根桩的长度就至少是120米。与其它方式比,用打桩船建设海里的“地基”更为便捷迅速。而要想在更极端的情况下作业,就需要更加强悍的打桩船,“一航津桩”也就这样应需而生。据了解,该船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于2021年4月进行坞内搭载,8月正式下水。总吨位14644吨,排水量23000吨。而该船的桩架高达142米,相当于50层楼高。最大作业桩长118米+水深,这意味着其可以在更深的外海作业。其可打下重达700吨、直径达6米的粗桩,这可减少打桩数量,变相提高了建设效率。该船还可抗8级风和1.8米浪,这使其可以更从容地在恶劣海况下作业。有了这样的“神器”,一系列的工程建设都可以更加高效。高小东说,“有了‘金刚钻’,才能揽来更多‘瓷器活’”。据介绍,“一航津桩”交付后,将用于大型桩基施工、群桩式基础、风电导管架桩、风电单桩等施工,在大型港口、跨海大桥、海上风电、人工岛快速成岛等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而该船的船长康玉兴说,其所在单位在海外也参与了大量工程建设,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他相信这艘“神器”也可以造福海外的他国,特别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研发出这样的“巨无霸”并不容易,中交一航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张宁介绍,桩架的高度超过100米时保证结构强度、稳定性等就有很大难度。而这个桩架的高度目前世界最高,远远超过100米,他们通过优化结构和选用合适的钢材来使其尽量坚固的同时又尽量轻。“巨无霸”也智能,工作更轻松在传统印象里,搞工程建设很辛苦,海上作业的条件更是艰苦。但是这艘强悍的“大国重器”也展现着科技的温度,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这些刻板印象。船员宿舍不止有床铺,还有写字台、柜子、洗漱台,像是小旅馆的标准间。船上还有厨房、会议室、医务室……康船长说,与过去的工程船相比,这艘船更大更宽敞,设施也更齐备。船上也会配有专业的厨师,通过交通船还能保障吃上新鲜蔬菜。康船长还说,更重要的是这艘船的抗风浪能力更强,这除了让工作环境更舒适外,也可更好地提升施工工效。之前的打桩船在外海作业时,曾因风浪大而暂停施工,最长一次连续72小时不能下船。这艘船的机械化水平也更高,作业甲板上众多吊车、绞车等机械化作业装置,大大的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并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康船长介绍,更重要的是,这还是首次在打桩船上采用全电力辅助推进,该套动力系统除了可以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抵抗风浪外,还使该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快速移泊驻位,而不必像过去那样依靠大型拖船辅助定位。这艘“大国重器”也非常智能,它各个操作台也都只有按钮和摇杆。该船的轮机长田宝勇说,以前的各种操作都需要多名工人配合,而现在通过计算机的逻辑控制,给个前进指令即可,原本需要4、5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1、2个人就能完成。而康船长则介绍,在这艘船上连钢缆都能感知拉力,绞车等设备可按需输出动力,“该使劲的时候有劲,不该使劲的时候不傻用劲”。据了解,该船施工作业的动力源——液压系统,首次实现全电力“一键启动”便捷操作,革新了传统打桩船采用柴油机直接驱动存在的费力、能耗大等问题,更加智能环保。张宁说,能驱动这么大船舶的液压系统很复杂,但是他们也尽量做到了简便化、节能化。值得注意的是,“一航津桩”也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船上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北斗系统在这里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方面是航行时的导航需要北斗,一方面是作业时的精确定位需要北斗,另一方面是在没有4G信号的位置可以用北斗短报文向岸上发信息。多位工作人员都对北斗导航的精度赞誉有加,据称,北斗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都比国外的系统更好,而使用差分信号后的北斗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康船长还介绍,北斗导航与全电力辅助推进系统的联动还实现了类似汽车自动驾驶的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只需要设置好坐标就可让船自动调整位置。这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燃料。造出这样又强悍又智能的“大国重器”,离不开研发方与制造方的努力,也离不开“中国制造”整体水平的提高。船厂的一名工人感慨,“以前船上的仪器设备都是各种外文,而这艘船上几乎都是汉字!”张宁说,这艘船的软硬件都大力推行国产化。大量使用国产设备除了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售后外,也使设计中的沟通更为方便。